商业领域内信用秩序的真正建立,还需要商业人士的长期博弈,才有可能成功。而网络人肉搜索引擎的帮忙,只是一种临时性的且不一定恰当的外力。
对于人肉搜索引擎的赫赫声势和无远弗届的威力,世人早已领略。近日,这部威风凛凛的人肉机器又在“香水门”事件中大显神通。此事件说来也简单:今年2月27日,身在深圳的云海在网上注册了一家淘宝小店,开业当晚,网民YY便以318元的价格买下店内的四件香水,次日,YY再度惠顾,又买下1848元香水。货发出后,云海却迟迟未收到货款。万般无奈,他上网求助,希冀网友能协助催账。很快人肉搜索引擎隆隆启动,仅用13小时,网友便逼使YY偿还货款。如此快速且成功地达致目标,令参与此事的网民大为兴奋,他们称此役乃“人肉搜索引擎维护商业规则的第一案例”,以后将发扬光大,持续地深入商业领域,进一步施展人肉搜索引擎的能量和威信。
对于网民的浩荡热情,我们自然是要赞赏,但是记者对于人肉搜索引擎在商业领域里应用的前景并不乐观。坦白地说,记者觉得如此作为应用于某个偶发的孤立事件尚可,并不能可持续、常规化地施之于今后的商业信用纠葛。理由有三:
其一,人肉搜索引擎容易感染偏见。网络毕竟是虚拟之境,与现实生活遥遥相隔,所谓人肉搜索引擎也不能彻底地莅临事件的现场,所依赖的大多还是网络上的资讯,这就难免有盲点产生,盲点必会造成偏见。而且,这部隆隆作响的人肉机器因为过分的激动与愤慨,缺乏必要的纠正偏见的功能,它往往顾此而失彼,执着于偏见,所以,它并不具有解决商业纠纷所应有的禀性:理智、冷静、公正。
其二,人肉搜索引擎容易走向极端。网络是群众的事业,当一个匿名群体在虚拟网络上为某一事件聚集并激动时,很容易将该事件无限放大而推向极致。复旦虐猫事件就是一个经典的例证。当事人由于人肉搜索引擎而领受的惩罚,与他所犯下的过错是不成比例的。在今天的“香水门”事件中,YY小姐确有诈骗的嫌疑,可我们因此就能够公开她的手机和其他的私人资料,让她受到长时间的骚扰吗?商业纠纷的调解应该是有力、有效的,也是文质彬彬的。
其三,商业信用的维护需要有一个长效机制,而人肉搜索引擎的激情爆发,却总是那么偶然且不可预测。这就清楚地说明了两者的需要和供应之间的不匹配。商业纠纷天天发生,而网络兴趣却是善变的,后者不可能长期耐心地眷顾前者。在“香水门”之后,我们不能指望人肉搜索引擎对其他的“商业门”一样地兴趣沛然。
总之,上帝的归上帝,恺撒的归恺撒,商业的归商业。商业领域内信用秩序的真正建立,还需要商业人士的长期博弈,才有可能成功。而网络人肉搜索引擎的帮忙,只是一种临时性的且不一定恰当的外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