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网易成立公共课频道,国外一些知名高校的课堂走进了中国网民的生活,在家“上名校”已不是奢谈。前不久国外网络公共课一片火热,而从今年初开始,复旦大学推出了国内第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公开课;不久前浙江大学又“上线”了3门“网络公开课”。随着教育部首批35所高校103门“精品视频公开课”建设的开工,国内“网络公开课”也开始呈现出繁荣的态势。
●网络公开课受热捧
“今天我们的课堂有些不大自然,因为是录像了。你可以选择保持沉默,但我更希望大家踊跃发言”,这是浙江大学教授张德明在讲“网络公开课”《世界文学名着导读》时的开场白。接着张德明教授和学生进行了问答式互动,指出了波普尔的三个世界,讲述了世界与人的关系,“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”,“人对生存意义的追寻”……
记者登录浙江大学公开课程的网页,首推的三门公开课《孔子与论语》、《世界文学名着导读》和《当代中国社会建设》呈现出来,色彩鲜艳的课程图标下面还附着课程简介。
中山大学护理专业大四学生王方经常到网易看医学类的公开课,他表示:“这些课程很好地开拓了我的眼界,让我了解到国外先进的医学知识。”在北京中关村上班的白领赵先生以前下班后都是将时间交给了游戏,但最近他告诉记者:“我现在经常到网易公开课频道上看看,这些视频在让我放松的同时,也让我获得了知识。”网友“普渡”在微博里则表示:“希望这样的讲座在网上多一些,让博友们多听听学学,必有更多的收获。”
记者了解到,目前网易公开课的热门课程点击量已达上百万,跟帖数上千的比比皆是,网易公开课总共有17个门类,而国内的“精品视频公开课”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学科门类。
南京理工大学的航天迷李小兵了解了“精品视频公开课”的新闻后表示:“我终于可以学到北航的课程了。届时,我会下载《航空航天概论》的视频,好好学习。”
“从网络公开课中受益的不只是学生,教师们也同样获益匪浅”,西安交大教授吴宏春在讲授《核反应堆物理分析》前,主动要求将其录制为公开课程,“我国高校核能师资奇缺,许多学校都邀请我去讲学,但我跑不过来。”
●高校推出“精品视频公开课程”
助推“网络公开课”升温
“近日,教育部公布了2011年‘精品视频公开课’评选结果,我校申报的6门课程入选为国家‘精品视频公开课’建设课程。我校获批课程门数位居第二位。”这是来自中南大学新闻网的信息。
据悉,目前国内有35所高校103个选题进入2011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计划。精品视频公开课将通过精品开放课程共享服务平台展示,并以适当方式与国内教育、商业门户网站合作展示。教育部采用“建设一批、推出一批”的方式,在共享系统上和确定的公共门户网站上同步推出。现在国内已推出的网络公开课,加上复旦大学推出的《执拗的低音》合计有4门。如果一切顺利的话,8月20日以后,中国的网络公开课至少将达到106门。
之前谈及国内“网络公开课”较少时,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方明称,国内发展网络视频课程是有阻力的,而国外高校是有动力的;国外有开放办学的传统,而且远程教育比较发达,非常重视在网络时代建设“没有围墙”的开放性大学。同时教师讲授水平的差异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,也是方明认为的“阻力”之一。
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新民也表示,中国高校的“开放意识不够”,观念上的局限严重制约了中国高校通过网络开放教育资源的尝试。
●国内急需优质网络公开课程
据了解,与国外相比,国内推出的一些网络课程冷清了许多,甚至有网友评价有的教授讲授的课程“官腔多,准备不充分,不自信……”虽然说网络公开课的确很有发展前景,但因受众非常广泛,因此课程本身的品质需要得到网民的检验,如何把“阳春白雪”式的学术理论,变成普通观众喜闻乐见的生动课堂内容,正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道难题。
四川大学张小元教授看了两门国外的公开课后表示:“国内高校老师的课堂与国外相比,不是观点或者知识不同,而是课堂水平差距明显。由于网络的平台没有门槛,在这样一个宽泛的讲坛上,各种比较是最显而易见的,因此给教课的老师、学者们提出了一个鲜明的挑战。”
写作了两篇网络公开课文章的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郭英剑认为:“不必要求把所有‘精品课程’生搬硬套地转化为‘网络公开课’,事实上也不大可能。完全可以从‘精品课程’中选取一些适合‘网络公开课’的课程,然后进行转化,进一步凝练,提高思想性,加强学生参与度,发挥教师讲课魅力。”针对当前的现状,郭英剑觉得:“要想做好这一转化,学校的责任最大。可以说,没有学校的支持,国内要建设好‘网络公开课’只是一句空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