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/2/16 17:47:57

网络营销在中国-失恋33天与鸿门宴

网络营销在中国-失恋33天与鸿门宴

营销,通俗一点叫“宣传”,不好听叫“说大话”,准确一点说“吹牛”。
这个行为,从商品诞生那一天开始,就一齐存在着。以前,倒没觉得怎么样,只是觉得,一个产品或者品牌营销做得好,可以提高很多销量,很多的概念,大概是20%到200%。
但近年来,慢慢发现,营销,这行为,特别在中国,已经不是200%这种极限了,可以说已经超越了产品价值本身想象范围内了。
我们来看下,我们近年来,几项成功甚至变态的营销例子。
现在,我们来看下近年比较火热的电影市场。今年,大陆电影市场,最大的黑马,乃是失恋33天。超4亿的票房,小制作。一开始,因为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片,我也没去看,看到这么火的票房,后来在电脑上看了。看完后就郁闷了,这电影,怎么有这么高票房,要搞笑,也没什么很搞笑,要浪漫也不见得,要画面没画面,要剧情没剧情,要明星更是毛都没,实在郁闷,怎么到处听说好评一片,票房又火爆,当时也没深究。
前段时间,我又看了鸿门宴,看完后,长久不能平复心情,这是个好片阿,好久好久没看过这么好看的华语片了。要画面有画面,要剧情有剧情,要明星有明星,看完后到处去找影评来看。但是依稀记得,这电影票房不怎么样阿,奇怪了,这么好的电影,为什么没票房呢。慢慢的,顺藤摸瓜,终于找到了原因了。
究其原因,就是我们的主题:营销,尤其网络营销。
为什么33天能大卖,就是营销好,抓住了热点。看电影的大多数是年轻人,年轻人的特点是什么,喜欢趁潮流,喜欢谈恋爱,喜欢上网,主观轻浮。失恋33天完全抓住了这几点,首先,利用年轻人专用光棍节这个名衔“节日”,商家专为年轻人炒作起来的“节日”,使用“失恋”这个年轻人都经历的伤疤,通过年轻人喜欢玩的微博,疯狂轰炸,通过大量雇佣网络水军,别有心材制作大量热点,通过网络,特别是通过微博,疯狂转发。在电影未上映前,已经把各大消费者的心完全抓住,让消费者带着饥饿焦急的心态等待电影的上映,这样子,电影一上映后,这种网络轰炸继续,给消费者感觉就是口碑很好。那很多人看后,其实对影片很不满,那又怎么样,他们一发表,就被洪水般的水军给淹没了,根本没机会出现在互联网。就这样,票房不断飙升。
反观,为什么鸿门宴,会遭遇冷嘲呢。后来上网一找,你就会发现,其实跟失恋33天又很大关系。说个数据大家就明白了,现在看电影,很多人会上豆瓣网和时光网看下评论或者评分。这2个电影,你上去这2个网站一看,你就发现了,失恋33天在没试映后公映前,竟然有上万人给分,都是10分的,而鸿门宴,刚好相反,几千人给人,都是给1分或者1星,大堆评论炒作失利33天说所有失恋的人必须去看,说鸿门宴导演之前的2个片子如何如何,这个片子也是和以前他的片子一样烂,大家想下,就算试映全部人去评分,那才600人,怎么来这么多人??很明显,这些数据,都是有人雇人去拼的。这些内容,这里写出来了,很多人会明白,但是当时,100个人,95个都没去怀疑也不知道其中原理,就这样,大家就去看了“评价很好的”失恋33天,“很烂的”鸿门宴当然没人去。
这个营销案例,策划者对产品,对目标,对竞争对手以及对中国国情,都了解得非常通透,充分了解了失恋33天这个标题对年轻人心灵的认同感,了解到鸿门宴导演之前的失利,了解到年轻人现在的心态与爱好,了解到国内盲目的消费习惯与认知水平,采取了现时最容易操控的网络营销,打了一仗漂亮的胜仗。